一頁就是一個遠方|趙宇脩冊頁個展
展期|2025. 9. 27 Sat.— 11. 2 Sun.
地點|雄獅星空 Link Lion
台北市中山區南京西路9號2樓(捷運中山站3號出口)
開放時段 | 三 — 五、日 | 13:00 — 19:00
六 | 10:00 — 19:00 #週一二公休
活動簡介|
繼2017「乘空到彼」、2019「覺華」、2022「墨照」,雄獅星空很榮幸再次邀請藝術家 趙宇脩在今年秋天以「一頁就是一個遠方 __ 趙宇脩冊頁個展」展出他更趨空靈透徹的心象景致。自古以來,倪瓚與八大的畫境以「簡而韻長」啟發了無數創作者,他們的筆墨清淡卻深邃,帶領心靈遠離俗世,抵達純然靈境。本次展覽,趙宇脩老師以水墨與書法回應這份精神,展開屬於當代的「心中遠方」。睽違三年再度以全新面貌與觀眾相見,本次共展出水墨與書法作品共100件,無論是收藏或親臨感受,都是一次不可錯過的藝術體驗,敬邀蒞臨參觀。
心中的一頁遠方|趙宇脩
二零一九年疫情前因為整修漏雨的舊居,租賃在竹圍丘嶺上一幢清秀七層建築,面對清逸不俗的造景前院,從所居三樓落地窗前望,樓下一條往十點鐘方向的小徑可以見到被流蘇木掩映的門欄,鑲嵌著羅漢松矮籬的深鐵欄杆內,間錯著幾株小喬木,小徑的左側淺坡上有兩株緬梔,近前的一株姿斜揖人,晨曦總從左側將枝椏身形移映在小徑上。這種從三樓的高度循徑前眺門籬的感覺,總覺得雖然生活在當前的都市裡,卻像石濤畫裡從隱居的層樓敞窗下瞰塵世一般維持著適當的距離。而臺島家居喜歡的緬梔植栽,樹身清淨,一年裡長時處於木葉盡脫的狀態,除了牽引著水墨畫裡枯枝乃見蒼古的氣象,也讓人憶念法華經「我今此眾,無復枝葉,純有貞實。」的深意。這或許是心中的一頁遠方。
二千零五年回母校任教,車水車龍的大度路轉傍小丘,便覺遺世獨立,系館位於斜坡上,四樓的研究室,窗外離牆兩公尺遠,高過簷頂,枒杈交錯的兩株小葉欖仁貼著房舍。樹旁車道的對向是雜木小嶺,小嶺後沿坡陡下便是捷運忠義站,緣窗遠眺枝椏間依稀可見關渡平原。屋旁有樹於己只是偶然值遇,卻是文人畫最後一筆的江兆申在畫語錄提及的心願。江先生山水裡的點景房子常栽樹遮掩,正是緣於現實生活裡想種一棵緊貼著房子的樹尚未實現之故,小葉欖仁常見主枝與主幹縱向並行,然後橫向舒展枝椏。此般出枝方式加上冬春二季間,葉枯枝仰,微風搖曳,梢枯葉脫,黃葉金雨;總覺得:很難有別種樹比此樹更貼近倪瓚畫裡的喬柯吧?這或許是心中的一頁遠方。
金門服役年餘,生活在山徑、洞穴、隧道、森林、溪塘之間,旦暮與太武山朝暉夕陰相親,「翠谷蓮塘」旁營舍的美工作務之外,清晨沿溪塘四圍喬木之間繞行念誦明咒,向晚緣太武山花崗岩間的灌木小徑攀爬到海印寺禮拜,或循別徑至一寬緩坡岩,散坐或斜踞遠眺映海霞光,成為軍旅的另一種日常。在岩間的小灌木攀爬,彷彿如實置身《谿山行旅圖》巒頂苔點間一般。或前夜大雨滂沱,次日清晨於溪塘周圍繞行時,原本沒有明顯瀑流的山坳樹梢間,滿是流泉聲迴盪於耳際,驚覺不正是王維「山中一夜雨,樹杪百重泉」意境現前嗎?得此岩山夜雨,方才體證詩中真意更勝對仗工整。這或許是心中的一頁遠方。
入伍前居住的日式眷舍,前後有父親喜好植栽的小庭院,前院多是山石盆景和花木盆栽,後院則是露地栽植的桂枝、石榴、含笑和作為鄰家隔籬的一排 竹等。盆景裡的異石和安置其間的瓷製點景屋舍扁舟等,總是兒時神遊奇峰,幻想棲居的對境。爾後讀到沈括《夢溪筆談》形就山水畫獨特圖式的思維法,所謂「大都山水之法,蓋以大觀小,如人觀假山耳。」便有直觀的契會。深一層說,人如果觀身實有,山水本也就是實存於天下的大物,如能像看假山一般以大觀小,或許能超然而得天遊之趣。這或許是心中的一頁遠方。
入大學以前未曾受過繪畫技能訓練,唯曾購得《寒玉堂畫論》一冊,神往溥心畬枯樹矯脫而文雅的筆法,或見書冊裡倪瓚、黃公望、漸江、八大、石濤等超邁尋常的出塵境界,物象從自然裡脫化,形象上賦予別裁,精神上滲透著騰躍,令人覺得不可思議。一頁極簡八大畫作題云「倪迂作畫,如天駿騰空、白雲出岫,無半點塵俗氣。」又見八大臨畫援引玄宰原題「倪迂畫平淡天真,無畫史縱橫俗狀。」令人契心。倪瓚、八大等都是簡到極處而韻致無盡,淡到極處而深妙越見,脫略外象,不見世間煙火,也無畫家作意。當時便將繪畫能離於塵氛,吐納靈境的妙諦置於心間,這或許是心中的一頁遠方。